没有地下综合管廊的3500年前,规模宏大的都城中,城市水系如何穿城而过?商代工匠还掌握了多少巧妙的施工技术?最新考古证实,偃师商城拥有迄今发现商代最早最完备的城市水系,商代工匠的匠心与智慧再引今人赞叹。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商城遗址发掘现场局部(无人机照片,资料照片)。
“最新考古研究成果显示,偃师商城内部水系主要用于排水,外部水系包括护城河及壕外的两条南北向古河道。内外水系循环连通,不仅保障着城市安全、排水防涝,还在宫殿区内打通了水面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池苑,实现景观美化。”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偃师商城考古队领队陈国梁说。
考古人员还证实,小城区域内至少存在两条东西向、可能形成于不同时期的水渠,宫殿区的雨水排至其外侧环城沟渠中,然后汇流至主干渠道内,排向城外。
一条条水渠如何贯穿城址?大城西墙附近,有一条宽约2.7米的东西向沟槽状水渠,槽内两侧各砌有宽约半米的石块,底部铺设石板,是明渠。宫殿区外东北部,倒“几”字形水道的拐角部位一次修建而成,上部铺盖石板,隐藏于地下,为暗沟。
“除了明暗结合的水渠,商代工匠还掌握了用鱼鳞状石片铺设渠道底部来减缓水流速度、用水平沟来校准城墙建设等施工技术。”陈国梁说,偃师商城东一城门下曾发现一处底部用石板铺砌成鱼鳞状的排水沟,铺设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水系分布情况的不断明晰,也破解了大城“菜刀状”形制布局之谜。陈国梁表示,小城扩建为大城时,西有冲沟,东南有古湖泊,东部为一条南北向古河道,只能向东北方向扩建,进而形成“刀柄”状。
目前,相关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偃师商城是否会发现跨越护城壕的渡槽类设施,甚至是水坝、水闸等?留下诸多悬念。
位于河南洛阳的偃师商城遗址发现于1983年,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包括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已发现城墙、城壕、城门、府库、粮仓及手工业场所等遗存。这座城址由商汤灭夏后所建,延续使用了约200年,被学界视为夏商王朝更替年代的界标。
(图文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