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古发现 > 考古现场

云南耿马城子村遗址发掘收获
2020-07-14 10:14 · 古玩网

城子村遗址位于临沧市耿马县勐撒镇城子村,西北距勐撒镇政府所在地约3 公里,海拔1400米。城子村东邻翁达村,南邻班必村,西邻芒茂村,北邻丙令村。为配合临沧至清水河高速公路建设,2019年11至2020年4月(受疫情影响而延迟),我所联合临沧市文物管理所及耿马县、祥云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考古队根据前期调勘结果及实地踏查情况,为遗址的发掘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首先在遗址西南部建立一个发掘区的永久基点,将遗址分为四个象限,以10米×10米的探方规格布方,并进行探方编号,实际发掘面积为7000平方米。发掘在严格执行国家《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同时,积极应用数字技术、开展多学科合作。使用三维影像建模技术获取发掘所有探方、遗迹、重要遗物的高精度三维模型,用以数字制图及后期展示;使用无人机低空航拍获取遗址航片和高清录像资料;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完成遗址的数字化存档工作。

地层堆积简单,第①层为现在耕土层,第②层为近现代文化层,第③层为明清时期文化层。

城子村鸟瞰图

遗址发掘部分区域正摄影像

城址区发掘清理完成

城墙石砌基础

城墙剖面

发掘共清理灰坑62个、柱洞192个、房址8座、沟80条、墓葬161个。灰坑多为椭圆形和圆形,有袋形坑,如43号灰坑,位于城址内,开口于②层下,为形制规整的袋状坑,平面呈椭圆形,口径0.65-0.72米,圜底,底径1.22-1.28米,深0.83米。灰坑内填土为灰褐色粉沙土,较致密,夹杂少量炭屑,出土少量瓷片。墓葬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如9号墓葬,墓长1.18、宽0.8、深0.34米,随葬品6件,放置于墓坑底部一侧。天球瓶1件,柳叶瓶1件,红陶葫芦瓶1件(口部残),瓷碗1件(残),植物编织物1件(残),铅饰品1件(残)。偏洞墓3座,为77、79、95号墓葬,如77号墓葬,东部深0.4米,西部墓口向下0.15米时向西延伸,确认为竖穴土坑偏洞室墓,墓底有二层台,洞室在西部,高0.53、进深0.6、宽0.6米,出土葫芦瓶(残)1件,瓷碗(残)1件,瓷片二片,无骨骼保存。

9号墓葬

77号墓葬

79号墓葬

43号灰坑

出土陶瓶

出土瓷罐

出土瓷碗

出土瓷片

出土砖

出土瓦当

城址发掘区位于东城墙和南城墙转角处,发掘区内东城墙长13.8。宽8.35米;南城墙长52.3米,宽约6.2米;城墙现存最高约1.5米。城墙叠压于②层下,起建于③层层面。经发掘解剖确认,修筑城墙之前首先平整地面,将部分低洼区域垫土夯平之后再用石块砌筑墙基,墙基通长65.5、宽1-1.5米,墙基在城墙东南角和南墙中部分别向外突出,可能与角楼和马面有关,墙基筑好后再堆土夯筑墙体。夯土以黄褐、灰褐亮色为主,土质紧密,夯层厚10-20厘米不等。城墙下叠压有灰沟、灰坑、墓葬等遗迹。东城墙外为断崖,城墙顶部与断崖底部最大高差接近5米,断崖陡直,可能经人为加工。南城墙外为城壕,地表可见,长约52.8、宽2.7-4.1、深0.9-1.5米,沟内堆积仅一层,为灰褐色粉沙土,较疏松,夹杂零星炭屑和较多植物根系,出土少量瓦片、陶片和瓷片。

发掘共出土编号小件器物369件。陶器125件,其中有瓶85、罐25、釜10、碗3、瓦当2、烟袋1、陶鼓风管1件;瓷器163件,其中瓷碗83、瓶34、罐35、壶2、盘1、烟袋8件;金器2件;竹编器5件,保存状况均不佳;铜器50件,多为铜钱;银制品8件;石器6件;铅制品2件;玛瑙1件;铁器7件。另外在城址部分还出土瓦片18300余片,砖块1200余块。砖、瓦均为青灰色,火候良好。

清理的城墙年代为清晚期,城墙夯土内出土有光绪通宝,其下叠压有明代竖穴土坑墓、沟、灰坑等遗迹。这道城墙南部约60米处还有一道城墙,此墙年代应该更早一些,约为明代,墙外也有壕沟。墓葬年代为明清至近代,大部分墓葬年代为明代。偏洞墓为云南这一时期墓葬的首次发现,较为重要;随葬品中的葫芦形陶瓶也独具地方特色;近代墓葬中随葬印度卢比,说明这一时期这一区域同缅甸、印度存在经济上的交流,也证明了临沧地区同缅甸间有交往的通道。

通过科学规范和扎实的田野工作,数字化技术应用,发掘工作获取较多的各类信息。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可以得到有关明清时期临沧地区城市建筑、墓地选址、葬俗等方面的新材料,发现的遗迹、遗物对研究城市布局、建筑结构、建造方法及建造年代等增添新的实物资料,为了解临沧地区明清时期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社会结构、对外交流等提供了信息。

责编:韩翰

热门推荐
古玩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