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师范大学校友、移民香港的商人邱季端向母校捐赠了6000件瓷器。而这批号称涵盖了“两汉魏晋到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窑口的具有代表性的陶瓷精品”的古陶瓷,是邱季端十年的藏品,“具有 全 、 精 、 稀 三个特点,有极高的艺术与研究价值”,并放言加上其他捐赠将陆续使北师大古陶瓷收藏达到一万件左右。此事一经扩散,顿时在全国古董界、文物界、陶瓷研究界等引起了较大反响与热议。
捐赠不是新鲜事。但是,捐赠如此数量属于文物范畴的“古陶瓷”,并由北师大宣布以此建立“北师大邱季端中国古陶瓷博物馆及北师大中国古陶瓷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院”,同时启动《中国古陶瓷大典》编写工作,而且由北师大校长宣布“清华有清华简,北师大有京师瓷”,直接命名这些未经鉴定的瓷器为“京师瓷”,就不再是单单关乎一所高校声誉的事。此事涉及中国高校、文物界、古玩收藏界、古陶瓷研究等诸多领域。“京师瓷”倘若是如宣传所谓均为精品古陶瓷,必须首先在学术上能站得住脚,且要经得起各种质询。
首先,既然是博物馆,就必须对所入藏物品作出鉴定。对北师大入藏的这批“古陶瓷”论证、鉴定过程何在?鉴定专家团队中有多少是文物部门的在职古陶瓷专家?是否符合现代博物馆收藏制度?当代社会中捐赠绝不仅仅是你情我愿的单向小事,尤其受赠方不是私人机构,而是属于全民所有的公立大学,须得妥善面对捐赠物品及后续事宜。据报道,北师大为此将在校内建立专门的博物馆与研究院,占地一万平方米以上。在欧美国家,面对捐赠是非常慎重的,除了考虑经费外,还要经过各方面的专业评估。就是因为捐赠必须考虑到典藏、保管、研究、场馆建设及维护等诸多后续事宜。
英国艺术品收藏家萨奇欲将他手中价值3000万英镑的200件包含许多国际知名艺术家的当代艺术品捐出去,还承诺承担藏品的存储、保险、维护及修复等费用。但他从2010年就开始联系世界各地博物馆美术馆,却没有一家机构愿意接受他的藏品。欧美发达国家对捐赠的慎重更多是来自于严谨的专业评估和负责任的担当态度,绝不会在丝毫没有鉴定的基础上拍脑袋行事。基于近年我国博物馆建设狂潮,以及前不久类似冀宝斋“古陶瓷”博物馆闹剧,面对这种民间捐赠,作为公立大学的北师大有责任甄别、鉴定、估量这批陶瓷器物。
再看,北师大作为一所高校,这笔建设博物馆的经费又从哪里来?若是财政拨款,公众质疑就再正常不过。古陶瓷博物馆不同于其他,在展示、保管等方面必须专业,如保管必须恒温恒湿及具备相当的典藏空间,且要配套专门的文物保管和古陶瓷研究团队等,后续维持费用将极其高昂,那么又由谁来承担这笔长期不菲的费用?
其次,作为捐赠品的古陶瓷是否到代?鉴于古玩收藏鱼龙混杂,赝品众多,所谓古陶瓷的价值主要就在于物品是否到代老货。所谓鉴定,主要集中在仿制赝品、到代老货、是否修补等方面。藏品的货真价实至关重要。古物收藏首先是一项精深的专业学问,历来被誉为“水很深”的行业。尤其是中国古陶瓷,历朝历代窑口众多、釉色纷呈、器物繁杂,即便是各省市博物馆资深专业考古人员也不能说在古陶瓷多方面都是行家里手。这几十年来,冯先铭、陈万里、邓白、叶喆民等老一辈古陶瓷学家从考古大量采集各窑口瓷片入手并结合史料进行鉴定,断代断窑口。耿宝昌等明清瓷鉴定专家则是从小在琉璃厂、古玩行摸爬滚打,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才有高水准的鉴定眼力。而像刘益谦这样的投资几十亿的收藏家,虽然他本人未必是古陶瓷方面的专家,但至少也会依赖大拍卖行及拍卖传承有序的大藏家之物如玫茵堂传瓷才敢下拍。
外界质疑邱季端仅仅十年涉及古董收藏的经历根本不足以达到如此“全、精、稀”的古陶瓷专业级别不是没有道理。邱既无博物馆考古经历又无底层古董圈鉴藏过程,更无名师指点,眼力从何培养而来?古董圈有专门“杀猪”(以假货坑人)之谓,尤其是蒙富商,据说江浙一带富豪中招者无数,主要在于收藏者过于自信又不愿聘请收藏专业人员把关所致。缺乏眼力也不见得不能收藏到好东西,倘若邱先生在专业拍卖会上收藏一些传承有序、站得住脚的古陶瓷也是有可能的,只是要付出不菲的资金。但是,遍查十年来的各大拍卖公司古陶瓷记录,丝毫未见其参与拍卖收藏的踪迹。
但凡有过几年收藏经历的人都知道,文物界和古董圈内以大量普品和民品为主,而“高、精、尖”的古物尤其是官窑器及名窑器极为罕见。陶瓷精品在当时就产量极低,经历朝历代战乱兵燹、人为损坏、自然毁灭等基本所剩无几。除了像江西高安元青花那样的窖藏,成批量的官窑名窑器出土几无可能。而邱季端通过自己收藏十年,居然有那么多精美、量大、全面而罕见之物,成批量的名品器物可以媲美著名博物馆,几乎亮瞎人眼,稍具常识的藏家都会觉得可疑。确实,其捐赠的6000件藏品无一经过国家文物部门的权威鉴定。